2024年6月11日,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604次SKLBE学术论坛在实验18楼315室举行,美国佐治亚大学孔凡宾教授应邀进行学术交流。孔凡宾教授作了题为“Effect of microencapsulation and dynamic GI conditions on the survival of probiotic bacteria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的精彩学术报告,中心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报告会由赵黎明教授主持。

孔凡宾教授在人体消化道模型设计、食品消化动力学等方面成果显著。在本次报告中,他具体讲解了微胶囊化和动态胃肠道条件对胃肠道中益生菌存活的影响。益生菌微胶囊就是利用合适的壁材把菌体包裹住,使之与外部隔绝,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孔凡宾教授团队利用豌豆蛋白(PP)和纤维素纳米晶体(CNC)作为壁材的双乳液体系,用于微胶囊化鼠李糖乳杆菌GG(LRGG)。为了评估动态GI条件的影响,LRGG被包裹在壳聚糖包覆的海藻酸珠中。该项研究利用模拟胃肠液连续分泌和排空的体外动态胃肠消化模型来评估益生菌的存活和释放。同时,利用动态胃肠模型考察了pH变化、胃排空和胃肠道分泌,以及共存的食物基质(酪蛋白、淀粉和大豆油)对益生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PP和CNC能有效地保护益生菌通过酸性胃环境。然而,动态胃液分泌显著降低了海藻酸盐和壳聚糖胶囊中LRGG的存活能力。益生菌微囊化技术作为食品工业重点新兴技术,孔凡宾教授团队的发现为开发利用益生菌功能食品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本次报告内容深入浅出,现场学术气氛十分浓厚。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益生菌与胃肠消化静态与动态模型的应用等方面与孔凡宾教授展开深入讨论。此外,赵黎明教授指出,益生菌的微胶囊化是提高益生菌在储藏期间的存活率的重要技术之一,开发益生菌微囊化技术对发挥“肠道生物反应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交流为中心师生从事胃肠道模型及食品消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